万州区人大常委会 :做实四个环节推动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落地落实
近年来,万州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实施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做实选、定、督、评四个环节,推进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工作落地落实,让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的实施过程成为群众“可及、有感、获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他们的做法,可供借鉴参考。
一、坚持广开言路“选”。一是常态征线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托全区14个街道设立的14个代表之家、36个代表联络站、74个民情联络点广泛收集民意,同时组织人大代表与议事代表通过参加“楼栋自治会”“商铺工作日”“平湖晚七点”等活动,面向辖区群众、驻镇单位、派出机构、市场主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常态化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另一方面,各街道办事处安排内设科室,聚焦管辖领域、联系单位和群众关切,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服务热线、微信工作群、召开院坝会、发放民生项目征集表等方式,分领域、分版块深入收集民情民意,动态化捕捉群众民生实事项目需求信息。2023年12月以来,全区14个街道累计征集民生项目线索221条。二是集中听民声。年初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召开前3个月,人大街道工委会同街道办事处,启动民生项目线索集中征集工作。人大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议事代表通过视察调研、集中走访、固定联系选民、座谈交流等方式,集中听取辖区群众、单位意见建议;街道办事处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总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物业长“五长”作用,通过张贴征集公告、院坝会、进组入户等方式集中收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人大街道工委将集中听取的意见建议和常态化征集的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全面梳理,汇总形成民生实事预备项目清单,今年全区各街道共有109个项目列入预备项目清单。三是协力抓筛选。民生实事预备项目清单形成后,由街道办事处组织人大代表、议事代表、相关部门、部分群众、专业人士开展项目评估论证,遵循急需先定、成熟先行、好中选优原则,按照群众可感知、项目可落地、资金可持续要求,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清单(建议),提交人大街道工委会议审议后,报街道党工委会议研究确定候选项目。2024年度,全区各街道共研究确定民生实事候选项目72个。
二、坚持民主公开“定”。一是讨论酝酿。年初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召开期间,安排预留足够时间,由各小组组织与会代表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普惠性、公益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凝聚代表共识。二是会议票选。全体会议上,街道办事处作关于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的报告,就项目内容、实施主体、投资额度、完成时限等内容进行说明。分组讨论时,街道办事处选派有关负责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充分尊重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票选环节中,通过无记名投票,将得赞成票超过参会代表半数的项目按得票数高低确定为当年民生实事项目。三是结果公示。通过公示栏、门户网站、工作群等渠道及时公布票选结果,并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未通过票选的候选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备选库,择机优先组织实施,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2024年度全区各街道共票选出民生实事项目60个,总投资金额39117.28万元。
三、坚持全程全域“督”。一是落实全面监督。把票选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年度重点监督任务,全区所有人大街道工委都成立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小组,对照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监督重点,采取实地视察、听取汇报、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监督,做到项目监督全覆盖。二是注重实时监督。注重发挥人大代表、议事代表来自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安排辖区内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开展日常监督。人大街道工委及时收集代表反馈的意见建议,供街道办事处参考。三是开展专项监督。在年中街道议事代表会议上,安排街道办事处专项报告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代表分组就项目实施进度、施工管理、工程质量、资金拨付等情况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由人大街道工委整理后交街道办事处办理,督促限期整改落实。
四、坚持客观精准“评”。一是完善测评制度。在《街道民生实事票选项目管理办法》《街道民生实事票选项目监督办法》基础上,制定《街道民生实事票选项目实施情况满意度测评办法》,对满意度测评原则、测评对象、测评范围、测评指标、测评方式等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民生实事票选项目测评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二是严格测评验收。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满意度测评列入次年年初街道议事代表会议议程,对每个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开展测评,测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项目,要求街道办事处在街道议事代表会议上作情况说明,并由人大街道工委持续跟踪监督整改结果。截至2024年10月,60个民生实事票选项目已完成45个项目,其余15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于今年能够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