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情 聚民心 惠民生
——渝北区大盛镇人大代表黄志为群众办实事的那些事
“黄代表都放弃了在外年收入200万元的生意回家带领全村搞发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起来呢?干!”5年前,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的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呼应。
他们口中的黄代表就是渝北区大盛镇第十九人大代表黄志。自2016年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他发挥敢想、敢干、敢担当的精神,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出发,带领村民奋进在巩固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大道上,青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全心全意,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做起
一枝一叶总关情。黄志代表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先手棋”,担任人大代表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围绕村民最不满意的问题开展深入细致地调研,弄清楚村民到底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帮助,准确掌握村民的所思所盼。
大盛镇青龙村有一座电站,因电线线路老化,村民用电经常得不到保障,13年来,许多人不愿缴纳电费,电线像“蜘蛛网”似的乱搭私接,电力微弱,安全隐患大,“大会吵、小会闹,进院吼、入户跳”成了村民的常态。
2016年黄志当选为大盛镇人大代表、青龙村党总支书,走马上任 “第一把火”就冲着“电”烧,他带领村干部们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收集村民们的真实意见,但村民们积怨已久,抵触情绪很大。黄志和村干部们就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交流谈心,做思想工作,渐渐地村民们被黄志的诚心打动,最终同意缴纳电费,打破了僵局。
渝北区统景镇到大盛镇的新公路——统大路规划将经过青龙村,渝北区粮油储备库也计划在青龙村选址。为了把握住发展机会,黄志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有意见的村民到统景镇印盒村、古路镇乌牛村等地学习考察,让村民们亲眼看到发展的实惠。学习归来,黄志趁热打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一大堆好事摆在了村民眼前,“这几年,渝北发展了,其它的镇村也发展了,别人李子都卖到国外了、游客都进村了,我们呢?还在为几角钱的电费耗着!不要算电费的小钱,要算发展的大账!”一时间,会场沸腾了。这一次,不再是吵闹,大家纷纷议论,再不能错过发展机遇了。
随后,全村村民统一了思想,撸起袖子加油干,同年,渝北区粮油储备库项目在青龙村实施,顺利征用村民土地101亩,86栋农房在一个星期内全部拆迁完毕;农网改造仅用一个月就顺利完成了,电不再弱了,灯也亮了,群众的心更亮堂了,发展的动力越来越足。
民心汇聚,激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
壮心上下勇求索。黄志代表针对实际困难问题,聚焦村民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凝聚群众智慧,号召村民一心求发展,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2017年3月,渝北区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选定在大盛镇青龙村试点。黄志抓住机会,带领村支两委决定落地在五社的杨家湾、何家湾。为保证试点成功,他组织了36名党员干部集中打扫庭院垃圾、清除水沟淤泥、规范杂物堆放,整整花了一天时间。然而一周后,垃圾、粪便、杂物依旧一地狼藉。
民生事关民心,辛苦了这么久,环境卫生只保持了一周。黄志认识到,落实民生实事,不唤醒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党员干部干得再多、再好,也达不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关键要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整治人居环境行动中来。”
经过实地走访了解分析,黄志发现杨家湾、何家湾环境卫生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是畜禽没有圈养,以致粪便满地。他提出,鼓励和引导村民自行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检查合格后与村委会签订《环境卫生维护承诺书》,免费为村民提供铁丝网和石棉瓦供编织鸡笼用,对家禽实行圈养。随后,他牵头制定清扫保洁长效措施,在每个社设置1名保洁员、1名监督员,坚持驻社干部常态化巡查,村书记、主任至少一周巡查2次,确保清扫保洁落实到位,村民逐渐养成了主动打扫,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看似面子的事儿,实际上更是里子的事。”黄志说,人居环境整治,改造的是居住环境,改变的是村民的卫生习惯,带动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在黄志的带领下,村支两委狠抓道路、水池、电力、网络、人居环境等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危旧房改造、就业帮扶、医疗扶持入户等,持续改善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一件件民生实事,凝聚起了民心,激发了村民积极主动创造的内生动力,全村形成了支持建设、渴望发展的浓厚氛围。
实惠利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千难万难何所惧。黄志代表坚定“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决心,坚守“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信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期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让村民一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把产业发展起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17年,渝北区“双十万”工程如火如荼,统大路沿线柑橘产业带是重点区域。黄志想在前面,主动争取,动员村民一起率先建设柑橘产业带,开展宜机化整治。2019年,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创新探索“9+1+1”集体经济模式,即村民以土地入股,也可视情况以资金入股,90%的收益用于村民直接分红,入股村民按入股份额再进行分红;村集体经济占收益10%的股份,主要用于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果园行间套种农作物收益按100%分给村民。如今,青龙村建成柑橘产业带2350亩,成为全市首个宜机化生产水果基地,成功举办全国南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合作社实现纯收益187万元。今年举行了第一次分红大会,517户“股东”共分得101.2万元红利,平均每户近2000元。
“以前村里70%以上的土地都撂荒着,我们的年收入不足2000元。自从黄代表来了以后,带领我们搞集体经济,每年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村民们纷纷喜笑颜开。
“为群众办实事,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人民选了我当代表,我就一定要当好代表为人民服务”。黄志说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带领村民加快建设大盛镇游家湾休闲度假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人民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