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在继续,他们仍然坚守在社区防控、物资保障、防疫宣传、卡口值守等防疫岗位上。他们是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也是守护在我们身边的“大白”“小蓝”“志愿红”,他们用最平凡的力量,坚守着、努力着、拼搏着,只为疫情散去,万家平安!
防疫战线上的“多面手”
“请大家保持1米间距,不要聚集交谈!”“大家排好队,提前准备好健康码……”11月25日清晨,在核酸检测队伍旁,一名“大白”不断地提醒居民,洪亮的声音足以让队伍末端的居民也听得一清二楚。
这名“大白”正是区人大代表、市审计局四级调研员李勇,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担当作为,第一时间下沉社区,积极参与一线抗疫工作。他化身核酸队伍秩序 “维护员”,文明抗疫行为“倡导员”,商超运营“巡视员”,防控政策“答疑员”……尽他所能,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黄丹丹:社区防疫队的“领头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歼灭战中,社区是主战场之一,社区书记们既靠前指挥又亲身战斗,带领着社区工作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区人大代表、天宫殿街道红枫路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丹丹就是其中一员。
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为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全高效开展,黄丹丹发挥社区“领头雁”作用,第一时间动员小区群众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和社区工作人员、报到党员联合起来组成一支战“疫”队伍,同时,牵头建立岗位动态协调机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安排调度志愿者工作,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她说:“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儿,我们终将打败疫情赢得胜利!”
余双美:冲锋一线的“防疫战士”
“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键时刻,我作为人大代表,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区人大代表、双凤桥街道博才路社区书记余双美说道。
身在疫情防控高风险地区的她,连续16天带领60余名志愿者奋战一线,入户宣传、信息登记、卡点值守、核酸采集、关爱困难户,只要是疫情防控需要的地方就是她工作的“主战场”。在余双美的带领下,博才路社区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新增病例逐日下降。
李仁全:真情付出的“校长爸爸”
疫情发生时,由于离家较远,重庆联合技工学校有2500余名师生未能及时返乡。为了让在校的师生过得安全、舒心,区人大代表,重庆联合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仁全在抓好学校疫情防控的同时,当起了在校师生的“后勤保障员”。
一方面,他每天带领生活老师上门与学生沟通,了解思想状况,还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为他们筑牢心理防线;另一方面,他在延续以往“吃不饱,找校长”“有困难,找校长”的工作机制上,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每天定时安排学生轮流到室外运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为此,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校长爸爸”。
白黎明:坚守一线的先锋表率
关键时刻考验担当作为,重要关头彰显意志品质。区人大代表、石船镇劳动社保所所长白黎明主动申请到重点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到黄岭村,白黎明就组织村干部通过打电话和走访入户的方式,摸清了辖区人员情况。摸排的同时不忘开展防疫宣传,让“不聚集”的观念深入人心。随后,她又牵头优化核酸检测细节,严格落实“单循环”“三米线”定时消杀的措施,杜绝做核酸时产生交叉感染。
她还带领村居干部穿上防护服、隔离衣,将一袋袋米面、一斤斤蔬菜、一个个快递,送到了村民们家门口,让他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有了保障。
张晓敏:勇挑重担的“疫”线前行者
“快,我们一起把木板搬上去,让方仓医院尽快投用。”在某方仓医院工地上,区人大代表、重庆朗萨家私(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张晓敏,对正在搬运木板床的安装队队员说道。
因为方仓医院基础建设尚未完成,安装作业面无法打开,为了提高效率,让方仓医院尽快投用,张晓敏带头用手抬肩扛的方式,将公司捐赠的3000套单人床搬进各个楼层。
100多吨的货物,张晓敏和100名安装队员,一趟趟地将木板一块一块搬上楼去。连续奋战近十个小时后,安装任务顺利完成,但他们的体力早已透支,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对此,他们却没有一句怨言。
张晓敏说:“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在抗疫的艰难时期,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是我应尽的责任。”